close
【聯合報╱記者喻文玟╱台中市報導】

逢甲大學圖書館的問卷調查顯示,連鎖書店與書展是大學生取得圖書最主要的管道。 記者喻文玟╱攝影
逢甲大學圖書館發表2008學生閱讀行為問卷調查,抽樣全國10所大專院校、1500名大學生,扣除期中、期末考期間,53%的學生每天讀書的時間為1至2小時,50%學生有閱讀困難,他們「想讀書時,卻靜不下來」。

逢甲大學舉辦「思沙龍」講座,圖書館發起閱讀行為調查,問卷透過敦煌書局校園書店,調查中央、元智、逢甲、中興、東海等校,有效問卷7成。財稅、統計學副教授吳榮彬分析,受訪的大學生歸咎閱讀時間縮短、靜不下心,主要是網路、電視太誘人,搶奪閱讀的時間。

逢甲建築系學生、「思沙龍」活動總監林曉曼說,翻開書本時聽到電視、網路的聲音,不自覺會放下書本,「多看一眼電視、多點一下滑鼠」。

「如果沒有滿18歲,我就不會去讀限制級的書?」問卷也針對大學生對圖書分級的看法,四成會避免閱讀色情、暴力的題材,二成的學生表示未成年時,看過限制級圖書。

調查也發現學生的閱讀偏好,近半深受家長、老師影響,約六成大學生,聽到同儕批評「爛書」,卻反而願意花時間閱讀。

台中教育大學英語系主任廖美玲認為,閱讀可區分「泛讀」或「精讀」,加上現在推動數位學習,閱讀行為有多元的定義,多數人把閱讀當作休閒、增加知識,不是有系統的閱讀,才會感覺靜不下心、沒有方向。

逢甲圖書館典藏流通組長張簡誌誠指出,問卷也調查學生平均每個月,願意花至少1000元買書,八成的大學生會逛書展與書店,對圖書館的依賴僅有二成;圖書館受限經費預算,逢甲每年經費只能藏書2萬5千冊,不敵網路書店、連鎖書店流通率,也是改變大學生閱讀習慣的原因之一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oxch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